生态文明建设咨询服务中心成果展示系列一:环院团队解码绿水青山价值密码
发布时间:2025-04-22
3月17日至4月12日,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建设咨询服务中心(福州)在福建省福州市、南平市开展调研任务,探讨地方政府生态产品总值(GEP)核算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整合方案,形成了《绿水青山的价值密码:GEP 核算绘就南平生态价值图谱》报告。该报告由公赌船jcjc710线路师生团队历时一月攻关,通过实地调研、专题研讨与技术验证,系统核算南平市生态产品总值(GEP)达12411.21亿元,为当地GDP的5.47倍,以科学数据揭开闽北生态家底,为“两山”转化提供决策支撑。
实践破题:从课堂到山野的“方法论突围”
南平市GEP核算工作以“地方需求导向、科学框架支撑”为准则。3月17日至19日,团队在指导老师张波带领下,专题研学生态价值核算的数字化工具,聚焦程序工具、数据代替等实操难点;指导老师马本于20日至21日主持理论辨析会,梳理GEP与生态补偿、绩效考核的政策衔接逻辑。24日,团队与南平市发改委郑科长深入座谈,直面基层数据“堵点”——乡镇层级数据获取困难,需依赖“平替数据”;生态补偿、绩效考核等应用场景需进一步明确。
团队与南平市发改委座谈
24日至27日,团队成员杨尚霖、夏浩洋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茶产区,调研GEP核算与应用实践。“我们发现‘生态银行’模式中的茶园碳汇交易尚未纳入核算体系,这为后续VEP(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)应用提供了优化方向。”团队成员杨尚霖在调研手记中写道。调研结束后,指导老师孙晓带领团队攻克核算结果可视化技术,运用GIS空间分析与多源数据融合,绘制出南平市GEP空间分布图谱,直观呈现森林生态系统贡献度超86%的生态格局。
团队成员调研GEP核算与应用实践
核心发现:调节服务主导下的生态价值图谱
报告显示,南平市2023年GEP总值中,调节服务价值占比91.50%,其中水源涵养(4930.83亿元)、洪水调蓄(3410.17亿元)、土壤保持(2204.80亿元)构成核心支撑,印证了其作为东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。森林生态系统以10763.62亿元贡献值成为“第一功臣”,农田与城市生态系统则分别以农业产出、景观溢价等细分指标凸显复合价值。
南平市2023年GEP空间分布
值得关注的是,文化服务呈现“单极依赖”特征——生态旅游贡献98.70%价值,朱子文化、闽越遗址等非物质资源尚未有效转化。“这提示南平需拓展文旅融合路径,开发教育服务、文化IP等多元产品。”团队成员夏浩洋在调研手记中指出。
团队成员调研手记
攻坚启示:精度与效率平衡的地方实践样本
面对数据精度与成本效益的矛盾,团队创新采用“统计年鉴产业增加值替代实物量”“旅游总收入折算生态旅游支付意愿”等方法,在有限条件下完成全域核算。指导老师马本评价:“低分辨率遥感与历史数据虽影响局部精度,但为生态补偿与考核依据提供了可行方案。”课题组建议,未来可构建“国家基础框架+地方特色指标”的分级体系,通过数据共享平台降低基层核算成本。
“此次核算不仅是学术实践,更是对‘生态治理现代化’命题的回应。”公赌船jcjc710线路副院长王克表示。目前,团队正结合指导老师意见,进一步修改报告内容,完善展示方式,以期为南平市乃至全国的生态价值评估提供有力参考,助力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新价值。
团队成果展示汇报
步履不停:把论文写在青山碧水间
从专题学习到山野踏勘,从数据建模到政策衔接,这支团队以“问题导向、知行合一”践行人大使命。南平市GEP核算成果将成为生态文明咨询服务的“开篇之作”,而其探索的“精度-效率”平衡路径,或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高效能的生态价值核算范式。正如团队日志所载:“当数字穿透云雾,青山的密码终将化作发展的答卷。”